台灣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乙未戰爭研討會

(台北訊)為了解1895(乙未)年抗日戰爭歷史事件中,客家族群所展現的族群性格、角色及重要事蹟對台灣的影響,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4)日舉辦「乙未戰爭與客家」學術研討會,計集結了8篇相關論文發表探討。李永得主委在致詞時表示,歷史忽略了乙未戰爭的意義,但透過乙未戰爭與客家相關性的研討,這場戰爭的另一層意義將逐漸顯現,客家人將更了解客家人,其他族群也將更認識客家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貢獻,有助台灣發展成為真正多元文化的社會。
這場研討會邀請到的主題演講人是中興大學歷史系黃秀政教授「1895年清廷割台與台灣命運的轉折」,會中論文發表人及論文分別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員陳運棟「徐驤與乙未抗日戰爭」、國策顧問李喬與台大博士候選人薛雲峰「『乙未抗日』史觀的重建:義民史觀-從吳湯興殉難談起」、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社會教授吳學明與歷史所助教陳凱雯「北埔姜家與台灣的禦侮戰爭」、文藻外語學院張守真教授「乙未之役男台灣的抗日」、台大歷史系教授「乙未年仲夏台灣大嵙崁」、新竹縣史館籌備處主任林柏燕「文學、歷史、檔案-評『台灣縱貫鐵道』與『靖台之宮』」、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乙未年桃竹苗抗日戰爭與客家人」及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教授范振乾「乙未抗日與台灣認同-從中小學歷史教科書對乙未戰爭的記載說起」。
李永得表示,目前研究台灣客家的歷史主要有兩個途徑,其一是著重追溯源流,探討台灣客家文化的淵源與其他地方客家文化的傳承;其二是著重在地化的過程,研究客家族群移民台灣之後的發展軌跡。他特別指出,透過學術研討論述乙未戰爭中客家族群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研究客家族群在地化過程的重要切入點,有助客家人更認識自己也有助其他族群認識客家,進而有助台灣建立多元文化、多元主體的社會。
與會的考試委員徐正光先生認為,政黨輪替日益頻繁之際,客家人應該努力簡甈F治上的依附,建立客家人的主體性以及對歷史的詮釋權,並且積極爭取將客家族群權益及其他少數族群權益在憲法層次上予以明訂。
范振乾教授於發表論文時表示,台灣是一個多族群構成的移墾社會,在台灣開發史上,每個族群其實都做了犧牲奉獻。「乙未戰爭」從戰鬥地域、戰爭時間長度、動員犧牲人數等方面而言,可說是台灣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台灣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在當年的大小抗日戰役中,客裔的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抗日三秀才」帶領著無數客裔台灣人,以「自力救濟」方式,義無反顧的在台灣這塊他們生活的土地上保衛家園,真正是四百年來用具體行動,守護台灣而犧牲生命財產的人,但是,歷史記載卻付之闕如。
范振乾進一步指出,在台灣建立各族群間相互尊重、休戚與共是歷史教育最重要的基礎工程,更是凝聚台灣認同共識的關鍵。乙未戰爭先烈們認同台灣,守護台灣的英勇行為,如果能正確無誤地在學校教育中傳達給學生,彼此便會因認識、瞭解,而相互尊重,便不會因為對台灣歷史的「無知」而被政客挑撥分化、讓有心人有操作族群議題的空間。如此,台灣才有機會建立以尊重、包容為核心價值的多元民主的社會文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