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不是中年以上婦女的專利!

台灣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比例高,是美國的4.5倍
乳癌防治基金會提醒年輕婦女重視定期檢查,留心乳房異常症狀!

(本報訊)台灣乳癌的發生率為婦女癌症之首,過去國人往往認為中年以上婦女才需要注意,但根據幾項調查發現,台灣的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台大醫院的統計顯示,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比例為9.2%,遠高於美國的2%。換句話說,台灣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比例是美國的4.5倍!可見乳癌已經不是中年以上婦女的專利,小於35歲的年輕女性,也有很高的比例會罹患乳癌。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郭文宏醫師指出,美國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在50-60歲,而台灣是40-50歲,兩相比較之下,台灣已經是年輕了10歲,主要是飲食西化等問題造成乳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所謂的「年輕型乳癌」,意即年齡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其所佔的比例也遠遠超過美國。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指出,台灣小於4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比例為16.6%,而美國是8%。

臨床研究上發現年輕型乳癌患者有幾項特徵:(1)由於年輕而容易疏忽乳房健康,以致於發現時,腫瘤通常都很大;(2)年輕型乳癌的癌細胞惡性度較高;(3)在相同的期別(癌症分期)下,年輕型乳癌的預後較差;(4)年輕型乳癌患者術後的心理創傷壓力較高,根據270為乳癌患者的調查發現,年輕型乳癌患者有4成有憂鬱傾向,普通的則是為3成,年輕型乳癌患者因為子女還小需要照顧、女性性徵遭切除……等因素更為困擾,也更需要專業的指導與協助。(5)年輕型乳癌的再發率高於平均約5%~10%,目前推測可能與乳房保留手術有關,但是也要提醒做過乳房保留的病友必須更加重視定期檢查。

新書記者會邀請到四位年輕型乳癌患者現身說法,其中有兩位年齡都在40歲以下,有兩位年齡在
30歲以下。

(1) 黃小姐,38歲,已婚,3年前懷孕8個月時發現乳癌,醫生決定先催生,然後動手術、做化療,連坐月子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小孩已經三歲。本書手術復健運動的示範者。
(2) 徐小姐,29歲,已婚,1年前發現乳癌,他在哺乳期間發現乳頭搔癢與乳房濕疹的問題,懷疑是哺乳所引起,期間去看過婦產科、皮膚科都沒有起色,一開始認為是哺乳女性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沒去管它,拖了快2年的時間都沒有好,直到後來去做乳房檢查後才發現惡性腫瘤。他希望年輕的女性要注意乳房健康,即使是一個很平常小傷口,久久不癒其實就隱藏著疾病的威脅。

(3) 洪小姐,30歲,未婚,由於工作認真表現優異,外派到莫斯科工作,其實在莫斯科時就已經發現硬塊,但是覺得「不可能!我還這麼年輕!」直到回台灣休假時才去檢查,結果確定是乳癌,目前才剛開完刀。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心情非常慌亂,但是看過這本書之後,心就慢慢安定下來,因為這本書提供了許多詳細的資訊,讓他很清楚未來治療的方向。

(4) 盧小姐,40歲,已婚,發現時腫瘤不大,但是淋巴顆數多,治療上比較困難。他在坊間找尋許多相關的書籍,卻大多數都不合乎病友的需要。但這本書用圖表的方式,把治療過程、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都講的很清楚。病友可以完整的瞭解治療過程,更可以清楚的瞭解病理報告的內容。

張金堅教授認為,從以上四位病友的例子可知,不論已婚、未婚,甚至年齡不到30歲者,都有可能罹患乳癌,因此要特別提醒年輕女性,不論是否有家族史,都應該積極接受乳房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