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紀錄片「萬里的夏天」發表

(台北訊)十年教改,教育現場有何改變?校園生活,到底升學與考試佔了多少比重?
近日教改檢討的聲浪日益漸響,到底現今國中校園是何光景?生活於其中的老師、學生想法為何?壓力多大?從中學生權利促進會與全教會共同製作,於台大校友會館發表的教育紀錄片:「萬里的夏天」可略窺一二。

2007 年初春,新銳導演陸孝文接受全教會的委託,拍攝教師與教學的紀錄片,來到了這個純樸的海邊學校,萬里國中,用半年的時間,紀錄了三個老師及他們學生的校園生活。

夏老師,原本在補習班教歷史,因為校長希望提升學生成績,找他來代課,這是他進入學校執教的第一年。
鄧老師,學務主任,萬里國中的校友,回母校教書,是他的第一志願。

王老師,美術老師,在萬里國中執教二十六年,即將退休。

學校生活,教室佈置、班級競賽、早自習、段考、戀愛、小團體 …鏡頭下,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和事件,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集體記憶。

這些老師不是教育界的明星老師,只是在萬千個服務於教師崗位的其中一二。他們懷抱熱情與堅持,交雜著快樂、期待、挫折、困惑等情緒,在教育的過程中拉扯著,向前進……

那學生呢?到底上學是快樂?是痛苦?少年的煩惱是什麼?學校校規、老師要求、上課秩序、學習方式、考試成績、同儕相處甚至是情竇初開的困擾……

怎麼樣算是一個好老師?又怎麼樣算是一個成功的教育方式?值此教改論點莫衷一是的時間點,值得您我來思考。

教育的場所不只是在學校而已,影響孩子的人物也不只是教師而已,不過除了家庭之外,學校無庸置疑是孩子們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成長空間,人格養成、社會規範、人際互動、知識陶治、人生態度…等都受到學校明顯的影響,學校畢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安全、純真、友善的地方,而教師正是最重要的人。
「萬里的夏天」這部紀錄片就是為了傳達這些觀點,借重影像傳播的方便性、親和力、感染力,讓社會對教師與教學、學生的學習有更多的認識,更能瞭解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看完本片,對教育,希望觀眾們能心有所思、有所感、有所關注,甚至提出您的主張,主辦單位希望藉此,引起大家的參與、關注與討論甚至爭辯,而這一切,無非是要讓下一代的教育更加進步、更加美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