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環保人間道 永續地球村》新書記者會

《守望》自然環境 《守望》人類未來
與全球氣候會議同樣值得關注的環保新視野!

(本報訊)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舉行期間,以關懷人文,探索自然為報導主軸的《經典》雜誌推出了年度新作,這部費時年餘,深入歐、亞、美三大洲,尋訪當今全球環保新作為的新書《守望:環保人間道 永續地球村》,問市時正逢全球最關注人類未來環境議題的時刻。因此本書不僅值得讀者來認識更多世界各地環保先進理念,也可為環境保育做更詳盡的記錄與參考。

書中介紹諸多環保先驅,例如中東阿聯大公國的馬斯達爾計畫、標榜打造全球第一座「零廢棄、零碳排、零輻射」的未來城市;受聖嬰天災之害的厄瓜多的巴伊亞,在沒有任何國家資源的挹注之下,重建了一座人人讚嘆的生態城。戰後積極推行農村再生計畫的德國,有著美麗的有機農場,農村的活化也為村民帶來了新生活。

又如南美洲最綠之城的巴西庫里奇巴,其「綠所得」(GDP,Green Domestic Product)比聯合國為「生態環保城市」制訂的綠地標準還多了近四倍。市長實施綠色交換計畫,動員遊民進行資源回收,換取農民生產過剩的食物,一舉解決遊民、農民生計以及環保三大問題。

即使蕞爾小島如新加坡,耗費鉅資將回收的廢水處理後研發出令全國驕傲的「新生水」,舒緩水供不穩的愁苦。丹麥境內的珊索島則善用風源發展風力發電,如今全島電能皆來自風,風電也成為島上農民的生計第二春。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卻也有怵目驚心的中國電子廢棄物墳場,每年超過百萬噸的電子廢棄物嚴重汙染當地的山水和居民健康。採訪團隊也親臨印度貧民窟現場印度的廢船處理,探討隨之而來工安與環保的爭議。已開發國家眼中的垃圾,往往是開發中國家下層百姓心中的黃金。

在八八風災後,《經典》也重新省視台灣的農地利用,發現「超限利用」絕不是「人定勝天」。書中也介紹「以民間團體管理,由全民共享」的環境信託理念,正是各國興起的環境保護方式;以及「從搖籃到搖籃」的商品製造理想,拋棄「垃圾」概念,讓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不再是造成衝突的局面。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表示,「現今社會有過多欲望,這些欲望大多是多餘、浪費的。從糧食到礦產,從陸地到海洋,現在人類正面臨史上資源分配最不均的年代,資源損耗愈來愈多,人們的幸福指數卻沒有升高。除了一昧的追求速度、跟隨消費潮流,人們應當要適度節制欲望,才能永續未來。」

《經典》雜誌發行人王端正也在書序中談到,現在我們所面對的生態環保問題,已經不是純然的環保問題,而是因為人類過度揮霍與浪費所造成。《守望》的出版,不只作為人類面臨生態危機的應變作為見證,也可作為大家對生態環保問題何去何從的惕勵與省思。

配合專書出版,近日也舉辦「守望-環保永續影像展」。挑選書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十幅攝影作品,製作成大型圖文影像展,傳達世界各國對於環保議題的努力,也將敬天愛地、惜福永續的理念帶給民眾。自今年十二月十五日起至二○一○一月十五日,在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二樓(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建國路289號)展出,有興趣的民眾請把握機會前往參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