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裡藏著台北市民的文化記憶

(本報訊)「垃圾堆裡也藏著我們的文化記憶!」李建昌、許淑華兩位議員在無意間發現內湖垃圾山清運工程承包廠商,在清運過程中留下的庶民文物後發出的感嘆。兩位議員表示:通常被掩埋的垃圾既毫無價值,也不會有人刻意挖掘,但是內湖垃圾山的移除工程卻讓這些被當成垃圾的庶民文物,有機會出土重新被檢視,喚醒台北市民過往一段的日常生活歷史。兩位議員批評郝市府對於文化的想像力不足,應將把內湖垃圾山的歷史過往連同這些挖掘出來的文物,當作重要的文化資產看待,納入未來城市博物館展示的一環。

垃圾山(內湖垃圾掩埋場),長1060公尺,最寬處350公尺,海拔”標高”53公尺,當初場區總使用面積為16.12公頃,大約三個中山足球場大。1968年啟用,1985年封閉,裡面最早掩埋的廢棄物已有四十年之久,累積待清運的量約222萬8千立方公尺,大概是兩座中正紀念堂量體一樣大。李建昌議員表示:內湖垃圾山一直是國內重要的社會與環保議題,1996年賀伯颱風後,因為垃圾山影響基隆河行水區造成水患,行政院責成台北市政府清除,此一工程直到10年後2006年才動工清除,目前進度為15%,預計101年底完成。

李建昌議員說:內湖垃圾山一直是內湖人的痛,也是這個城市的恥辱,更是回顧台灣過往不重視環保的活歷史,現在移山清除工作的執行即是我們對過往錯誤的反省與更正,所以這些挖掘出來,看起來不起眼的文物,不但是當時市民生活實貌的展示,連同垃圾山本身的歷史,更是留給下一代的反省教訓。郝市府聲稱要興建城市博物館,卻欠缺足夠文化的想像力,沒有想到把垃圾山從出現到清除,當作這個城市的重要文化事件進行記錄。

許淑華議員檢視了文化局的「城市博物館展示規劃」後表示:城市歷史有兩個觀點-一種是上層官方觀點的,一種是底層人民觀點的,前者為統治者歌功頌德,美化飾過;後者通俗不帶遮掩,坦然自省。目前的城市博物館展示內容的規劃,聲稱不以政績宣傳為目的,但是缺乏對城市環境破壞,景觀污染等錯誤作為展示,垃圾山和這些被當作垃圾掩埋的庶民文物,正是能夠讓我們自己作為反省,讓下一代作為警惕的文物資料。

李建昌議員說:其實垃圾山的形成、封閉到清除過程,不但是新聞囑目的焦點,也是常常出現刻劃台北生活面貎的文學與電影論述主題(例如萬仁的電影「超級市民」中有一幕是人在充滿垃圾的河岸釣魚)。清運工程承包商在整個垃圾篩選的過程中,留下這些雖然不起眼,無價值但令人懷念物品,但卻能喚起許多市民的文化記憶。如果市府文化局能正視這些物品的文化與歷史價值,鼓勵並協助廠商過濾出更多面向具歷史意義的文物,將來可以就「內湖垃圾山」作為城市博物館展示主題的一環,相信會為這個城市留下重要的文化回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