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新聞還是“寫小說”,也成了問題?(轉貼)


2012年01月05日 07:00:29 作者:劉健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打印   關閉 
剛剛,以網名“老榕”著稱的王峻濤因其在微博上持續關注、報道利比亞風雲,而被眾多報刊及網路媒體授予“年度關注人物”、“年度知道分子”等稱號,正到處接受“致敬”,另一位自稱“AC空氣稀薄”的網民質疑、打假之聲即尾隨而至。隨著“AC空氣稀薄”拋出的證據越來越多,不單曾經與“老榕”結怨的前“辟謠聯盟”成員士氣重振,而且大批他的鐵桿擁躉也不斷催促他就其微博報道真偽問題快點給個痛快話。
 
  在跟網民們打了幾天太極拳之後, “老榕”終於接受了一家報紙的採訪,承認自己“有很少的內容是‘寫小說’”!
  他把自己以“小說”代替新聞的原因,說成是網路管制。但他同時又說,“‘寫小說’方式我從來不用來發正式消息,僅僅限制于花絮類”,“只用在特殊時間的花絮類而已,什麼旅遊啦,吃喝玩樂啦,之類的”。似乎網路管制的重點是“花絮”,倒不是那些“正式消息”,這實在八卦得可以。
  另外,他還強調自己早已聲明在先:“從現在開始,我開始寫微小說啦。”“我已經告訴你我在‘寫小說’了,你為什麼要規定不能第一人稱?”問題是,如其所言,他創作的很少的“微小說”是和大量的“正式消息”摻和在一起的。他本人並不希望讀者把那些“正式消息”當成“微小說”,也沒有對那很少的“微小說”做出特殊識別標誌——即使到了今天,他都仍不願公開列舉其篇目。
  而其被網民嚴重質疑的第一人稱“微小說”,寫得是如此細緻入微:“我對他說,兄弟,你這個鋼板完全沒有用。他說,我知道。這鋼板是一種態度。此後他消失在阿季達比耶-佈雷加一線的前線,我就沒有再聯繫上他。”再配上利比亞沙漠的現場照片,所謂“有圖有真相”,哪個讀者會想到,“老榕”此時只是坐在北京一間屋裏,對著電腦上一張路透社記者的戰地照片在進行“文學想像”?
  關於其微博上的上千張照片,“老榕”辯解:“我從開始就反覆說明,只有1至2張是我拍的。哪幾張是我拍的不告訴你。”這實際上等於承認了網友對其所貼照片的大部分指控。當網民看到他發佈的去領事館辦簽證過程以及種種“親臨現場”參加戰鬥的描繪之後,是否知曉或是否還記得其曾經“從開始就反覆說明”,是很靠不住的唉。
  “老榕”關於利比亞的報道,不符合新聞職業規範之處還有很多。譬如,其強烈的、一邊倒的傾向性。由於他並非職業記者,我們對此不必苛求。而且,由於其對自己的傾向性毫不掩飾,所以並不會真正影響讀者的判斷。但職業媒體人向其致敬,則無論如何太過分了。
  “老榕”認為,他是在報新聞還是在“寫小說”不重要,“我相信他們想表揚的是一種‘把白的堅持說成白的’的精神。”有同行和網民認為,“老榕”的價值就在於“跟CCTV報的不一樣”。
  筆者平時基本不看電視,所以不清楚CCTV是否與“老榕”相反,把利比亞發生的事情報成了“黑的”。但是我知道,CCTV的主管們更是一定知道,格達費是整個非洲對於中國最不友好的國家元首,他是陳水扁的好朋友,他本人曾帶頭並且企圖發動其他非盟國家抵制在北京召開的“中非論壇”,他第一個跳出來控訴中國企業到非洲是搞“新殖民主義”。如果說CCTV的報道竟然站在格達費政權一邊,我只能認為他們擅自脫離了管控。
  我猜,很多“老榕”的粉絲也和我一樣,並沒怎麼看CCTV的報道,只是憑慣性推斷其立場怎樣。去年5月初,本·拉登被殺,許多網民抨擊“本·拉登喪命,主旋律哭靈”。我曾跟一位網民打賭,認定他絕對舉不出任何一個“主旋律哭靈”的例子來。他憑感覺似乎這樣的事例俯拾皆是,但最後確實舉不出一個真實的例子,只好轉而質疑:現在只有中國的報紙、電視上對拉登還使用“基地組織領導人”這種貌似中性、實則肯定的提法。我告訴他,紐約時報和英國BBC仍在稱其Leader of AL-Qaeda或者AL-Qaeda Leader,漢語是否應該翻譯為“基地組織元兇”才算“政治正確”?
  其實,利比亞及西亞北非地區所發生的,根本就不是“黑白分明”的故事。如原新華社駐中東記者、博聯社總裁馬曉霖所說:該地區在這次革命中倒臺的,幾乎清一色是親西方的偽共和總統,主導利比亞、葉門和敘利亞局勢走向的是地區君主國,法英只在利比亞打過頭陣。所以,任何“黑白分明”的傾向性報道,都不可能真實,因而也都不值得“致敬”——即使他是央視,或者,即使他反對央視。(劉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