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國會改革新契機──文/顧忠華〈公督盟常務理事〉


對於立法院正副院長及黨團幹部的期勉與策勵
2014年3月中,立法院在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出現了國民黨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張慶忠以三十秒時間宣佈協議通過的插曲,詎料第二天(3月18日)深夜,數以百計的學生及公民團體群眾衝入立法院議場,展開了長達24天的佔領行動,要求退回服貿協議、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這一場史無前例的佔領議場抗爭運動,打斷了立法院的正常議事,但也廣泛喚起社會大眾嚴肅看待國會本身的作為,是否符合現代憲政主義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歸根究底,我國國會長期淪為多數黨貫徹「黨意」的場域,其制訂法案、審查預算、乃至質詢政策之功能,往往徒具形式,因此信任度低落,無法真正反映民意動向。這可解釋為何佔領議場之學生,竟然能夠在3月30日號召五十萬人走上街頭,表達對於學運訴求之支持。
在這樣的「非常」情境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立法院正副院長暨黨團幹部評鑑小組」決議暫停本會期之評鑑作業,代之以實質檢討現行正副院長職權行使及黨團運作模式。公督盟作為民間監督國會的常設性團體,深深感受到此次太陽花學運對於國會投下不信任票的震撼,過去公督盟以理性方式評鑑每位立法委員在各會期中的問政表現,多少改善了個別委員的認真盡責程度,但對於結構性的問題經常力有未逮,而在佔領國會的事件落幕之後,此時若不徹底檢討國會「失信於民」的癥結所在,尚待何時?!
舉例來說,當學生和群眾甫進行佔領之際,警方曾有多次強力驅離作為,其後卻改變態度,甚至有20多天形成與學生共同維持立法院周邊秩序的奇特場面,這不能不拜國會在憲法中具有獨特地位之賜。亦因此,立法院長王金平的角色,在這波反服貿的大規模群眾運動中,顯得特別微妙。
一方面,王院長身為國會最高領導者,責無旁貸必須為發生在國會殿堂中的各種事態概括承受,佔領議場的狀態一天不解除,他的責任只有愈益沉重,甚至在執政黨壓力之下,勢必得動用警察權來恢復國會之議事任務。但另一方面,由於去年九月的「馬王之爭」,使得王金平院長取得與行政權「周旋」的餘地,不必完全聽令於執政當局。也是在這樣的權力細縫中,王院長在情勢近乎失控前,主動進入議場探視學生,並表示承諾「先立法、後審查」,終於說服學生和平退場,化解了箭在絃上的對立衝突。
就此而言,這意味著國會在我國憲政制度中,本來便具有自主和自律的「制高點」位置,不用處處自甘墮落為行政部門的「立法局」,只為當權者背書。立法院正副院長既有如此崇高的憲政角色,經此一役,為何不因勢利導,重新開啟國會改革的契機,讓國人耳目一新,重振國會的信任感呢?
換言之,國會的決策階層,包括正副院長及黨團幹部,應該痛定思痛,由下一會期開始,全面順應並落實民間要求國會改革的九項主張:
一、  黨團協商透明化
二、  儘速完成國家重大公益性法案
三、  程序委員會不擋案
四、  立法院IVOD轉播無死角
五、  選舉制度改革
六、  推動國會調查權及聽證權
七、  降低罷免及公投門檻
八、  開放各委員會旁聽
九、  預算審查不延宕
十、  設置國會頻道
我們希望在第八屆立委卸任之前,國會的結構改革能夠露出曙光,公督盟在本會期暫停評鑑正副院長暨黨團幹部,為的是突顯「非常狀態」下呈現的「理想願景」,人民切盼看到的是一個與民意趨勢共同呼吸的最高民意代表機構,而不是依附黨意、刻意與民意作對的「假民意代表」,人民屬意的是開大門、走大路,公開透明的陽光國會,而不是曲意遮掩、在抬面下分贓利益的「利委」。為了避免國會再一次被群眾大軍佔領,我們期勉立法院正副院長暨黨團幹部,拋棄「黨國」思維、超越藍綠意氣之爭,全力促成國會的結構性大改造,還給全體公民一個可受信任和尊敬的國會,那麼,第八屆的正副院長暨黨團幹部們,應該能夠共享留名青史,而非遺臭萬年的歷史定位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