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職生如何適性選系」記者會


(本報訊)依據台大王秀槐教授之前的一份調查報告有三分之一的大學一年級學生覺得自己進入的學系並不符合原先的期待,更有四分之一的大一生想要轉系或轉學。顯然,許多學生在選填志願的時候並不是很了解自己的需要及各學系的狀況。因此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就讀的學系(適性選系)是許多學生與家長關切的議題。
今年高三學生將在225日拿到學測成績單,之即面臨如何選擇大學學系的問題。為協助高三學生適性選填志願,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適性會)224日召開「高中職生如何適性選系」記者會提出「高中職生適性選系參考程序」,供學生及家長參考,希望能對高三生適性選系有所幫助。
適性會理事長王立昇指出,適性選系的主要意義為找到適合自己性向、興趣、能力、個性與文化背景的學系,可以從兩個方向來進行考慮,一個是興趣與使命,另一個是能力與特質,兩方綜合評估後,或許就可以選出適性的學系。
在興趣與使命方面,適性會建議學生從個人高峰經驗著手,探索個人正向核心,並帶向未來,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一生,我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從答案中看見自己嚮往的夢想。再從夢想的未來畫面中,探詢內在渴望,找到有強烈動機並願意投入、充滿活力、樂此不疲的領域,那就是熱情之所在。接下來,在熱情的驅動下,考量家庭的期待與需要,擬定行動方案,使命感於焉而生,如此可以找到符合自己興趣與使命感的可能學習方向。
在能力與特質方面,適性會則建議學生依照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分析自我的優勢智能,並從生活經驗中探詢自我特質,再依各學系的智能與特質需求,找到可能的適合學系。適性會並提供了「多元智能及特質與大學學院關聯參考表」,作為選擇的參考。
適性會表示,如果前述兩個方向所找到的學系組合有交集,可能就是適性的學系。學生再依各學校學系的介紹或說明,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系,並據以配合學測成績落點分析,選填志願。適性會認為,經過這樣一個較為謹慎的程序,也許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適性學系,避免進入大學後遇到選錯學系的困擾。
適性會提醒學生及家長,拿高分進熱門學系不一定適性,找到自己熱情的所在而適性選系才是最重要的。2012年《財訊》曾做過一項調查,即使是第一志願的台大醫學系,都有高達近一成的台大醫學系學生不再把「畢業後當醫生」當做唯一志願。如果高分進了醫學系,但卻不喜歡與人對話,那在當醫生後,要如何愉快的問診呢?
    臺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吳武典名譽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吳毓瑩院長國立臺灣大學註冊組洪泰雄主任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饒月琴總會長等人亦出席了記者會,分別從專業或經驗的角度,分享適性選系的各項考慮因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